陳述彭 陳述彭
陳述彭 (1920年2月28日—2008年11月25日),男,漢族,出生于江西萍鄉(xiāng),地理學家,地圖學家,遙感應用與地理信息系統(tǒng)專家,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學部 委員(院士),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基本信息
主要成就
成功地出版高度綜合性的全國地圖8類220幅的大型圖集 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次、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航天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代表作品
《地學的探索》、六卷《石堅文存》《遙感地學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統(tǒng)導論》。
陳述彭1938年起在浙江大學地理系學習,后轉到浙江大學史地學系,獲浙江大學學士和碩士學位, 學習期間擔任浙江大學助教、講師。 1985年籌建起了“資源與環(huán)境信息系統(tǒng)國家重點實驗室”,并擔任主任。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92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995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及主席團名譽成員,并獲一級勛章。 先后獲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2008年11月25日在北京逝世。
陳述彭是中國遙感應用和地理信息系統(tǒng)科學的創(chuàng)建者和奠基人,地球信息科學的倡導者。 代表作有《地學的探索》、六卷《 石堅文存 》《遙感地學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統(tǒng)導論》。 先后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次、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航天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人物經歷
早期與學業(yè)經歷 陳述彭1920年2月28日出生于江西萍鄉(xiāng)。 1933年到1936年在 江西省萍鄉(xiāng)中學 學習。 1936年到1938年在 長沙一中 讀普通高中并順利畢業(yè)。 1938年到1941年在浙江大學地理系學習。 1941年到1947年轉到浙江大學史地學系,后獲浙江大學學士和碩士學位, 期間擔任浙江大學助教、講師。
工作經歷 1957年設計編制了《中國地形鳥瞰圖集》,從不同視角和高度俯瞰地球,以三維立體彩色暈渲展示中國自然區(qū)域的地理景觀,手工彩繪25幅,出版后在中國國內引起強烈的轟動。 1957年到1965年間擔任國家大地圖集編纂委員會學術秘書兼編輯部副主任,承擔了總體設計及 自然地圖集 編制任務。1965年自然地圖集率先出版,研制了一整套規(guī)范化、標準化的工藝流程;成功地出版高度綜合性的全國地圖8類220幅的大型圖集。 1963年率領科學小組在海南島開展航空像片系列制圖的實驗成功。利用1:63000航空全色像片,調制編繪系列專題地圖,包括地質、地貌、陸地水文、土壤、土地覆蓋、植被、1:10萬5種專題地圖。
1975年在中國引進陸地衛(wèi)星影像,用于編制1:400~1:250萬中國影像地圖,并彩色印刷1:50萬分幅陸地衛(wèi)星影像圖,在全世界推廣。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0年到1990年期間先后主持了黃河、長江洪澇災害國家預警項目的研究。 1985年籌建起了“資源與環(huán)境信息系統(tǒng)國家重點實驗室”,并擔任主任。 1989年到1993年擔任中國- 巴西 資源衛(wèi)星 應用分系統(tǒng)總設計師,陪同 孫家棟 總設計師前往巴西介紹中國遙感衛(wèi)星應用的實踐經驗;提出了《應用系統(tǒng)智能化總體設計方案》。 1992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992年與 陳芳允 院士合作,在美國華盛頓空間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發(fā)展微小衛(wèi)星星座的倡議。 1995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及主席團名譽成員,并獲一級勛章。 1997年創(chuàng)辦了《地球信息科學》雜志,并擔任《地球信息科學》主編近10年。 2005年獲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2006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人物逝世 2008年11月25日20時5分陳述彭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陳述彭打破了傳統(tǒng)地圖的觀念,設計編制《中國地形鳥瞰圖集》,從不同視角和高度俯瞰地球,以三維立體彩色暈渲展示中國自然區(qū)域的地理景觀,手工彩繪25幅,出版后在國內引起強烈轟動。 組織十多個有關部委的專家,開展《資源與環(huán)境信息系統(tǒng)國家規(guī)范》的研究,提出共建、共享和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設想。開展了“江河洪澇災害預警系統(tǒng)”等多項國家攻關項目,在黃河下游、 洞庭湖區(qū) 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出色地完成了國際合作任務。主張以地球系統(tǒng)科學為基礎,側重信息流及其對系統(tǒng)內外循環(huán)中物流、能流的調控作用。充分利用衛(wèi)星遙感、全球定位系統(tǒng)、通訊互聯(lián)網絡,以及地面(海面)觀測臺站等現(xiàn)代對地觀測與信息傳輸工具,探討全球變化區(qū)域分異規(guī)律與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模式,以適應地球時空尺度相應“縮小”,資源能源節(jié)約和環(huán)境生態(tài)保育的迫切需求。曾提出以“海岸線為基線”的設計思想。
主要論著
主要論文 陳述彭共發(fā)表論著300余篇,以下為部分論文。
論文名稱
作者
刊載于
發(fā)表時間
地學信息圖譜研究及其應用
陳述彭;岳天祥;勵惠國
地理研究
2000年12月25日
地理系統(tǒng)與地理信息系統(tǒng)
陳述彭
地理學報
1991年3月2日
網格地圖與網格計算
陳述彭;陳秋曉;周成虎
測繪科學
2002年12月25日
遵義附近之聚落
陳述彭,楊利普
地理學報
1943年6月15日
遙感地學分析的時空維
陳述彭
遙感學報
1997年8月15日
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fā)的思考
陳述彭;黃翀
地理研究
2005年8月25日
地球系統(tǒng)科學與地球信息科學
陳述彭,曾杉
地理研究
1996年6月25日
“數(shù)字地球”戰(zhàn)略及其制高點
陳述彭
遙感學報
1999年12月30日
地理科學的信息化與現(xiàn)代化
陳述彭
地理科學
2001年8月28日
海岸帶及其持續(xù)發(fā)展
陳述彭
遙感信息
1996年9月30日
出版著作 陳述彭代表作有《地學的探索》、六卷《石堅文存》《遙感地學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統(tǒng)導論》。
出版時間
著作名稱
出版社
1954年
《中國地形鳥瞰圖》
中華書局
1980年
《地圖史話》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0年
《遙感地學分析》
測繪出版社
1995年
《地球信息科學與區(qū)域持續(xù)發(fā)展》
測繪出版社
2007年
《地球信息科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
《2007遙感科技論壇》
地震出版社
人才培養(yǎng) 在北京大學等院校開設“遙感地學分析”課程,授課三年,和 趙英時 合編了教科書。 培養(yǎng)博士、碩士研究生50多人,同時招收 中國農科院 、環(huán)科院、測繪科學院以及地質院校的委培博士生,還有 越南 、德國的外籍研究生。 培養(yǎng)的學生中代表性的有時任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副所長 周成虎 ,陳述彭先生的第一個弟子是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黃絢。
榮譽與獲獎
個人榮譽 時間
獎項
1986年
優(yōu)秀共產黨員
1991
優(yōu)秀博士生導師
1996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1996年
優(yōu)秀共產黨員
1997
優(yōu)秀博士生導師
1999年
陳嘉庚科學獎地球科學獎
1999年
國際歐亞科學院一級勛章
2010年
中國地理科學成就獎
科研獲獎 陳述彭先后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次、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航天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社會任職 時間
職務
1985年
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名譽所長
1985年—2000年
國際地理協(xié)會地理數(shù)據(jù)地理模型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1990年—1994年
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
1991年—1998年
IGBP中國委員會委員
2001年
中國國家環(huán)境咨詢委員會委員
2005年
中國環(huán)境與發(fā)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委員
2006年
國際數(shù)字地球學會委員
—
北京大學教授
—
南京大學
—
中山大學教授
—
武漢測繪大學名譽教授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終身教授
人物關系
人物評價 陳述彭被譽為中國杰出的地球科學家之一。
科普大余表示:“他(陳述彭)學識淵博、虛懷若谷、平易近人、勇于開拓、誨人不倦、不拘一格培養(yǎng)青年人才等高尚情操造就了獨特的人格魅力,給后輩學者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span>